馬上注冊成為耒陽社區網友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松玩轉社區。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1月6日,一條從省文明辦傳來的喜訊讓耒陽人民歡呼雀躍——耒陽榮膺2022屆湖南省文明城市! 創城成功的消息傳來,市創建辦的一名工作人員感慨:“這是驚喜,但并不意外! “不意外”,是因為我市為創城做足了準備,打牢了基礎。 回顧創建歷程,耒陽人民為之付出了多年的艱辛努力。一步一個腳印,耒陽堅定地向著省文明城市目標邁進。星光不負趕路人,成功是對全體耒陽人的嘉獎。 近年來,耒陽市委、市政府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,以創建湖南省文明城市統領各項創建工作,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拼搏進取、奮力爭先,先后獲得“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”“全國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”“全國油茶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市”“湖南省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先進縣”“湖南省‘數商興農’示范縣”“湖南省糧食生產標兵縣”“湖南省平安建設先進縣”“中華詩詞之鄉”“‘風起衡陽·非凡十年’最受網民關注縣市區”等多項榮譽,連續四屆榮膺“全國雙擁模范城”。 強推動:全員參與匯聚文明力量 高站位看待、高規格組織、高起點發動、高效率推進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。 成立由衡陽市委副書記、耒陽市委書記賴馨正任第一組長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尹立鑫任組長的高規格創建工作領導小組,完善了市、鄉、村三級聯動機制,構建了“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、市創建辦組織協調、成員單位各負其責、全社會共同參與”的工作格局。 市創建辦和13個專業工作組牽頭抓總,統籌協調;衡陽市委副書記、耒陽市委書記賴馨正和市委副書記、市長尹立鑫等市級領導紛紛走上街頭,與全市廣大志愿者站在一起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,督查文明創建工作;實行市級領導分片包干,現場解難;市直單位擔當主體,扛牢責任;街道社區沖在前沿,奮戰一線;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干部群眾踴躍上陣,投身創建。 全面推行“一線工作法”,以社區為網格片區,實行領導包片、責任單位包街區、責任人包門店的責任機制,確!皩訉佑腥俗、事事有人管、人在網中駐、事在格中辦”。 先后召開創建工作推進會、現場督查調度會20余次,開展專項督查行動20余次,刊播公益廣告1萬余條(次),發放宣傳冊6萬余份,開展系列專題報道,策劃系列特色活動,營造出“人人知曉創文、人人支持創文、人人參與創文”的濃厚氛圍。 重實效:民生幸福詮釋文明內涵 從人民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抓創建,堅持創建為民,創建利民。 每年新增財力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,推動解決“學位、床位、廁位、車位、攤位”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。兩年來,新改擴配建城區學校20所,回購(租賃)民辦學校5所,累計新增公辦學位65532個,義務教育超大班額全部清零,大班額率已從42.7%下降至0.97%,公眾對教育滿意度達96.8%,“規民”工作相關做法在全省專項工作推進會上推介,被譽為“值得感謝和敬佩”;新增床位1080張,耒陽市人民醫院成功創建為衡陽市首家縣域三級綜合醫院;完成農村戶廁新建、改建1.6萬戶,新建農村公廁30座;增加城區公共停車位7050個;“標準化”改造12個農貿市場,劃定便民攤位1000余個,小小“菜籃子”拎出滿滿幸福感。 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,補修破損路面6.8萬余平方米;清理破舊廣告位5420余席、占道物14600余處、空中線路650余起;栽植綠植被2.71萬余株;維修路燈2580余盞,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個、棚戶區3個,治理城區內澇點、黑臭水體7處,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,城市環境更加宜居。 全面打響“防溺水人民戰爭”,堅決遏制溺水事故發生,呵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,連續兩年實現學生零溺亡,得到國家領導的肯定和批示,“三定五防”工作經驗被全國推介;創造性開展“安商行動”,把安商作為“第一戰場”,把環境作為“第一保障”,推動了一個個大項目、一家家好企業落戶耒陽,2萬余名耒陽老鄉紛紛返耒創業就業;扎實推進“戴帽工程”專項整治行動,創新推出“柔性執法”,深受市民擁護和好評,城區騎乘電動(摩托)車頭盔佩戴率達到96%以上,獲省整治辦專報推介,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;城鄉治理標準化工作全覆蓋,城鄉面貌日新月異,老百姓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斷提升。 樹標桿:榜樣引領弘揚文明新風 著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,深入開展文明衛生、文明出行、文明禮儀、文明經營、文明用餐、文明鄉風“六大文明新風行動”,把文明創建的“大道理”融入到群眾“小細節”上,讓文明創建“無微不至”,文明新風吹遍城鄉。 堅持以紅色文化沁潤文明內核,厚植家國情懷。用好培蘭齋、謝維俊故居、伍若蘭故居、梁家祠堂等紅色革命遺址,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,讓紅色資源煥發時代魅力;講好伍若蘭、伍中豪、李天柱、賀恕等革命先烈故事,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、進課堂,用耒陽本土革命英雄人物命名校名,讓紅色基因世代賡續、永不變色。 廣泛開展主題道德實踐、法治進校園、“藝術童伴”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等行動,著力加強對重點人群的教育、關愛和保護。創建“衡陽市文明校園”32所、“耒陽市文明校園”39所,涌現出“新時代衡陽好少年”6名、“新時代耒陽好少年”185名,形成了文明之花競相綻放、文明之光閃耀耒陽的良好局面。 持續開展“道德模范”“身邊好人”“最美衡陽群眾”等先進典型評選推薦活動,涌現出“全國道德模范”1人、“衡陽市道德模范”7名,湖南、衡陽、耒陽“好人”42名,好人群體“群星璀璨”,在全市營造出了“學有榜樣、做有標桿”的濃厚氛圍。 創品牌:精工細作打造文明名片 一城之美,始于文明;一人崇善,萬人可激。精心策劃“一個人一座城一條心”主題宣傳活動,用向善尚美的文明創建宣傳精品鼓舞人心、凝聚力量?锉、雷秀明、王仁子、譚宏東等一個個平凡名字,響徹耒城大地;一段段感人故事,激蕩萬千心靈。 以文化人,藝術養心。馬阜嶺“周末有約”紅色故事匯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創新案例,耒陽市文化館在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中獲評“國家一級文化館”,音樂劇《若蘭》榮獲第七屆湖南藝術家田漢小劇目獎;電影《英雄若蘭》入選湖南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“五個一工程”優秀作品獎,為耒陽歷史上首次獲此殊榮。 全面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提質升級“衡陽群眾·耒陽志愿者”品牌創建工作,打造“灣村祠堂·社區課堂”“專職‘衡陽群眾·耒陽志愿者’”“‘佳’期‘童’行”等志愿服務品牌,26萬“衡陽群眾·耒陽志愿者”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.8萬余次,隨處可見的志愿服務成為耒陽大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 創新推出“灣村明白人”基層治理模式。以“灣村”為單位,將“五老”人員、普通黨員、致富能手、熱心村民等各類群眾信服信賴的身邊人組織起來,推選出“灣村明白人”5451人,引導其當好法律法規宣傳員、社情民意傳遞員、矛盾糾紛調解員、鄉村振興助推員、鄉風文明監督員,開辟了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融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,實現了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、矛盾不上交。作為基層治理中一項亮眼的探索與創新,典型經驗獲省政府通報表揚,得到了國家領導和省領導的批示肯定,今年5月19日在第七次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向全國推介。 文明,是引領社會前行的號角;文明,是凝集民眾力量的磁場。創城過程中,生活在耒陽的每一個人,都是參與者,沒有旁觀者。 文明城市創建實踐,使耒陽這座千年古城再度煥發新的活力。文明無止境,耒陽人民將踔厲奮發、勇毅前行、永不止步,書寫出新時代起勢起航的精彩篇章。ㄓ浾 陳劍民)
|